ME CLUB: 成為我自己:生命的回望與前行

「你活成了誰?」我在這個月的ME CLUB中對參與者提出的這個問題,也是我長久以來對自己心中不斷發問的提問。那天,這次的主題是 – 成為我自己。我以歐文·亞隆(Irvin D. Yalom)在八十幾歲寫下的生命自傳《成為我自己》(Becoming Myself)為主軸發想。那不只是一位心理治療大師的回顧,更像是一面鏡子,照見每個人內心深處那份未竟的自我。

書名背後的召喚:「成為我自己」

我問大家看到這書名的感受,有人說:「都這把年紀了,還不知道現在的樣子是不是我自己。」有人說覺得這本書可能是教你認識自己的一本工具書。對我來說,這個書名直指人心──什麼是「我自己」?我們活著,是為了成為誰?我們終其一生,是為了回到自己嗎?

我自己給「成為我自己」的三個形容詞是:自在、真實、情感流動。當我能自在地活著、真實地表達、情感能自由流動時,我會感覺自己已經成為自己。那是一種完整的狀態,也是一種不再對生命感到遺憾的從容。

這樣的從容,也觸碰到了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核心:人如何面對自身的存在?

Photo by Luca Upper on Unsplash

存在主義的四大終極關懷

亞龍的作品深受存在主義哲學影響,而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也強調人類無法逃避的四個終極議題:

  1. 死亡: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否認自己的有限性。我們終將死去,這個事實對我們的選擇與存在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我之所以會如此渴望「成為自己」,正是因為我意識到,若我不能活得像自己,那死亡來臨時,我會留下遺憾。

  2. 自由:這裡的自由指的是「存在的責任」。沒有人能替我活出我的人生,我必須為我的選擇負責。這種自由往往伴隨著焦慮,因為我們無法歸咎他人或命運。我也曾困在他人的期待中,如父母、社會角色、職場身分,但這些年,我學會承擔決定的後果,並開始練習選擇屬於自己的路。

  3. 孤獨:即使我們身邊有人陪伴,終究還是要一人走過某些路。離開企業、成立自己的公司、轉為教練,這些轉折中,我歷經過自由的喜悅,也感受過孤獨的重量。我理解了,真正的連結往往來自願意真誠分享自己的人,而不是在人群中偽裝的熱鬧。

  4. 無意義: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?當我們不再倚賴既有的制度或角色賦予價值時,如何自我賦予意義?「成為我自己」或許就是我給自己的一種解答。透過陪伴他人、聆聽故事、見證轉化,我在工作與生活中慢慢找到了存在的價值。

父母的期望與自我意識的形成

我請大家書寫「父母對我的期待」。我自己也寫下來:「好好讀書、乖乖聽話、找個穩定的工作、不要太張揚。」這是多數台灣中產階級家庭熟悉的語言。我父母希望我考進銀行、當老師,過一個安穩的生活。

然而,我對那樣的安排總有一種抗拒。後來因為家庭經濟轉折,我開始半工半讀,自此我選擇了外商公司的HR工作,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職涯路。我從未真正活在他們的設想中,但他們後來給我的支持,卻讓我非常感激。

當我回頭看這段歷程,我意識到,「成為自己」不代表否定過去或對抗父母,而是要承認那些影響存在於我身上,也學會重新定義我想活出的樣貌。

人生寶藏圖:我的生命風景

我設計了一個活動:畫出自己的人生寶藏圖,從童年到現在,記錄重要事件、轉折點、感謝的人。這個圖,是一張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成長軌跡圖。

我的人生有許多不同的時期:

  • 幼稚園時在台上跳舞,那是我備受寵愛的記憶。

  • 國中時成績落後,自信心跌到谷底。

  • 重考、上大學、家庭經濟崩盤、半工半讀。

  • 選擇外商職場、一路爬升、成家立業。

  • 四十歲遭遇職場瓶頸、父親與公公的過世、職涯焦慮。

  • 五十歲辭職、踏入教練領域、成立公司。

  • 現在,我感受到更多的自由、成長、也同樣面對不確定的未來。

在這些歷程中,有痛、有光、有迷惘,也有深深的愛與支持。我特別記得父母在我事業高峰時主動幫我照顧孩子,那份無聲的支持,至今仍令我感動。

活出自己,是行動,也是決定

「活出自己」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一連串決定與行動的累積。每一個在迷霧中摸索的夜晚、每一個願意離開舒適圈的抉擇、每一次跨出一步的勇氣,都是我們與自己靠近的方式。

當我問參與者:「你成為你自己了嗎?」有人說「一半一半」,有人說「我還在靠近中」,也有人說「我終於活出我自己了」。

而我想說的是:我們每個人都在路上,成為自己的路,沒有終點,但每一步都值得。


無悔地活,無懼地死

然後我要請大家在這張藏寶圖上寫下一個數字,那個你覺得你可能死亡的年紀。

我寫下90。

突然,我覺得我好年輕!我才活了一半的日子!

亞隆寫這本書,是因為他聽見許多來訪者擔心他的老去與死亡。他說,當他覺得自己已經活出自己時,他對死亡也就比較沒有恐懼了。那是一種存在主義的安頓──當你活得真實,就不怕死得來臨。

而我,也正在學習這樣的心境。我想對自己說:


我不再追逐那個「更好的自己」,而是追求「更好的成為自己!」

Photo by Vultar Bahr on Unsplash

如果你也願意,不妨靜下來,畫一張屬於你的人生寶藏圖,問問自己:我活出我自己了嗎?還是我正在哪段轉彎處,等著勇敢地迎接新的選擇?

 

Previous
Previous

🌿 ME CLUB活動紀錄|我們一起來聊聊「安撫」

Next
Next

Explore Emotional Needs - ME CLUB